电波钟通过内置微型无线电接收系统,接收地面授时中心发射站发 送的标准时码信号,经内置数据处理器处理,自动调节钟表的计时误差,使得所有接 收该标准时间信号的钟表(或其他计时装置)都与标准时间授时中心的标准时间保持 高度同步。
天线接收到的时码信号,由接收电路整理放大移传给微处理器MCU ,微 处理器MCU 设计以12点整为走时基准点,并计算应走的指针位置,驱动 马达和指针齿轮组,由时、分、秒指针指示出正确的时间。
低电压侦测电路IC 额定电压为1. 3V,当低电压侦测电路IC 检测到电路电压 高于额定的1.3V时,电池对储电模组的电容充电,并提供微处理器MCU 电能,微处理器MCU驱动马达让机芯正常工作;在时钟走时一定时间后,当低电 压侦测电路IC 检测到电路电压低于额定的1. 3V时,微处理器MCU 将停止驱动马 达及指针齿轮组转动,并记忆住各指针位置,此时现象提示用户更换新电池。
1.自动接收
装入1节5号电池后(这里指电波钟),秒针会先定位于钟面12点位置。然后,时针和分针会定位于4点、8点或12点三个位置之一。然后,三针定位后,开始接收,此过程三针处于静止状态。正常接收到时间后,表针快速追至标准时间位置,此过程最长约需4分钟。若收不到信号,三针处于静止状态。
2.手动接收
在正常走时状态下,按下设置键(SET)持续4秒钟以上,此时表针开始转动到下一个初始位置(12:00、4:00、8:00其中之一),并开始接收信号。接收信号时间不超过10分钟。接收到标准时间信号,电波钟时间将调整到接收到的标准时间;未接收到标准时间信号,电波钟将返回到原来时间。
下面拆解图它有2组马达:
(1)秒驱动的一组(左面的,就3个齿轮,含转子),
(2)时分针驱动的一组(右面的),是相互独立的。秒轮并没有把驱动继续往下传,而是到此为止了。当电池被连通后,秒驱动的马达首先马上就开始转动,使秒轮大约转动1圈或1圈多一点,轮片会停在有空的位置处,(当它行走到E型框架下面的时候),马达自己到达哪个位置就停,因此也叫“马自达”,然后,时分针驱动的那一组马达(这组马达转子大约至少推动6个齿轮,因此也叫“马6”)。
它们(时轮,分轮,秒轮)都是顺时针的旋转,这组要转的时间比较长,大约2-3分钟才停,如果再让它重新开始自动走动计时,需要等待8分钟,但实际上好象没那么长~~大约只有3-4分钟~~~~~在钟正常转动的时候,时分驱动马达是每10秒转动一次的~~仔细观察,分轮片上也有一个部分有呈弧形排列的4个小孔(分析在它下方的时轮上,必然也有孔洞和它对应)。
它也通过了E型支架的下方,而秒轮片则是通过E支架的上方~~~可见~信号源在中间的~(它向上下2个方向发射信号)估计,是利用了红外或镭射的原理,和光电的意思差不多,(晚上黑灯观察,没看见有亮),定位的十分精确,以至于,秒轮上的哪个针孔和机壳上的孔非常一致(按秒针的时候,需要用针状物插进这孔洞,使秒轮片固定)发现没有~这个钟没有拨针的旋钮~调整时分针要按SET钮--然后按REC的存盘~~~测量了一下~~电路功耗还不小--大约200微安左右--(电路调整时候3毫安)~~~一节5号~电池能用多长时间?是个问题。
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存在的、可以直接获得的纤维,天然纤维又可分为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质纤维三种。像我们常看到衣服上商标注明的有,面料含有成份是百分之几的棉、石棉、木棉、亚麻、麻、罗布麻、羊毛、山羊绒、驼毛、兔毛、桑蚕丝等;化学纤维是指由人工加工制造成的纤维状物体,又可分人造纤维(就是再生纤维)和合成
被列为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服可以称得上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日本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穿着美丽和服的女子。看似很简单的和服,其实从每一个和服的配件,到腰带的系法都有着他的讲究。如果感兴趣还可以尝试穿一下日本的木屐,学习一下日本人走路的方式,绝对是一种不错的体验。看似简单的和服,其实它有很多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