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氧气的消耗:呼吸作用和可燃物的燃烧
(2)氧气的产生:光合作用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氧气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稍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
在1.01×105Pa,-183℃时,氧气为淡蓝色的液体,-218.4℃时,氧气是淡蓝色的雪花状固体。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具有氧化性、助燃性
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
1. 木炭的燃烧
(1)实验步骤:
用坩埚钳夹住木炭,在空气中点燃,再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2)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是持续红热,发红光,在氧气中是发白光,放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化学反应方程式:C + O2 = CO2(条件:点燃)
2. 蜡烛的燃烧
(1)实验步骤:
将蜡烛固定在燃烧匙内,在空气中点燃,将燃烧的蜡烛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2)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是黄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集气瓶内壁有小水珠
(3)文字表达式:蜡烛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条件:点燃)
3. 铁丝的燃烧(铁:银白色固体,但是铁粉是黑色固体)
(1)实验步骤:在螺旋状的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梗,坩埚钳夹住铁丝并点燃末端的火柴梗,待火柴梗即将燃尽时,将它们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在集气瓶底加少量水或铺少量沙子
(2)实验现象: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化学反应方程式:3Fe + 2O2 = Fe3O4(条件:点燃)
(4)注意事项:
①预先在集气瓶底加少量水或铺少量沙子的目的:防止生成的固体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②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增大铁丝与氧气接触面积,有利于燃烧
③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梗的目的:引燃铁丝
④待火柴梗即将燃尽时伸入集气瓶的目的: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
⑤铁丝没有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的原因:
氧气浓度低、铁丝没有打磨,表面有锈、没有在火柴即将燃尽时将铁丝由上至下缓慢伸入
4. 硫的燃烧(硫:淡黄色固体)
(1)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是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化学反应方程式:S + O2 = SO2(条件:点燃)
(3)注意事项
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防止其逸出污染空气
5. 红磷的燃烧(红磷:红色固体)
(1)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2)化学反应方程式:4P + 5O2 = 4P2O5(条件:点燃)
(3)应用:可做烟幕弹
6. 镁的燃烧(镁:银白色的固体)
(1)实验步骤:
取一段打磨好的镁条,用坩埚钳夹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当镁条开始燃烧时,立即移到石棉网上方,让它继续燃烧
(2)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伴有少量白烟
(3)化学反应方程式:2Mg + O2 = 2MgO(条件:点燃)
(4)注意事项
①酒精灯的作用:点燃镁条
②石棉网的作用:防止生成物溅落,烫坏桌面
③打磨的目的:除去金属表面氧化膜
(5)应用:可做照明弹,燃烧弹
7. 氧化反应:我们将上述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四、氧气的用途
1. 支持燃烧---利用了氧气助燃性质
(1)火箭中使用液态氧作为助燃剂
(2)炼钢需要氧气
(3)氧炔焰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
2. 供给呼吸---利用了能供给呼吸的性质
(1)航天员需要携带供氧装置
(2)医疗上急救病人
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存在的、可以直接获得的纤维,天然纤维又可分为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质纤维三种。像我们常看到衣服上商标注明的有,面料含有成份是百分之几的棉、石棉、木棉、亚麻、麻、罗布麻、羊毛、山羊绒、驼毛、兔毛、桑蚕丝等;化学纤维是指由人工加工制造成的纤维状物体,又可分人造纤维(就是再生纤维)和合成
被列为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服可以称得上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日本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穿着美丽和服的女子。看似很简单的和服,其实从每一个和服的配件,到腰带的系法都有着他的讲究。如果感兴趣还可以尝试穿一下日本的木屐,学习一下日本人走路的方式,绝对是一种不错的体验。看似简单的和服,其实它有很多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