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典故
人物:车胤、孙康
时代:东晋
释意:应作”囊萤映雪“,指我国古代的两个典故,分别是囊萤和映雪。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囊萤:抱着的萤火虫。“囊萤”说的是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日后”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的故事。“映雪”说的是孙康“少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后官至御史大夫”的故事。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晋朝有个姓车名胤〔yìn〕的人,少年时代,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常常无钱购买灯油,影响夜间学习。夏天,他就捉几十个萤火虫,装在以薄薄的白绢缝制成的小袋子里,晚上用来照亮书本,认真攻读。——这就是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亊。载《晋书•车胤传》或南朝宋人檀道鸾编的《续晋阳秋》。
晋朝还有个姓孙名康的人,也是好学,家贫,点不起灯。冬天下了大雪的夜晚,屋外雪地里反倒映耀得相当亮,他就坐在雪地读书。——这就是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 载明朝人廖用贤编的《尚友录》。
这两个故事,曾被人们作为贫苦勤学的佳话,长期传颂。“囊萤映雪”或“映雪囊萤”,于是常用为勤学的典故。五代时南唐的李中《寄刘钧诗》:“三十年前共苦心,囊萤曾寄此烟岑。”元朝的苏彦文《冬景曲》,“休强呵映雪读书,且免了扫雪烹茶。”
关于贫苦勤学的故事,我国历史传说中是很多的。例如宋朝人陆佃,夜读无灯,就在月光下读书。叫作“映月读书”(《宋史》载)。南齐人江泌,也利用月光照读。月亮偏西了,还登上屋顶去读。累得支持不住,滚跌下地,爬起来再上屋顶,直到月亮消失方罢。叫作“随月读书”(《南史》栽)。汉朝的匡衡更妙:小匡衡家里很穷,隔壁住着的富户夜夜灯烛辉煌,但他们哪肯“借光”?匡衡便悄悄在壁上凿个小洞,偷些光来,以供读书之用。这叫“凿壁偷光”,也有人叫作“穿壁引光”(《西京杂记》载)。
此外,还有汉朝朱买臣“负薪读书”。(《汉书•朱买臣传》:朱家穷,卖薪自给,且行且读。)隋朝李密“牛角挂书”。(《隋书•·李密传》《李好读书,游缑山〔缑gōu〕时,乘黄牛,挂书牛边走边读。)
还有,范仲淹“断商划粥”,孙敬“悬梁”,苏秦“剌股”等好学勤读的故事。
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存在的、可以直接获得的纤维,天然纤维又可分为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质纤维三种。像我们常看到衣服上商标注明的有,面料含有成份是百分之几的棉、石棉、木棉、亚麻、麻、罗布麻、羊毛、山羊绒、驼毛、兔毛、桑蚕丝等;化学纤维是指由人工加工制造成的纤维状物体,又可分人造纤维(就是再生纤维)和合成
被列为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服可以称得上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日本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穿着美丽和服的女子。看似很简单的和服,其实从每一个和服的配件,到腰带的系法都有着他的讲究。如果感兴趣还可以尝试穿一下日本的木屐,学习一下日本人走路的方式,绝对是一种不错的体验。看似简单的和服,其实它有很多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