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奔吴发生在现今无锡一带
泰伯是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商周人。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出。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同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泰伯是周文王姬昌的大伯,通俗的讲就是文王爷爷(名叫古公亶父)的儿子,这位老先生(也就是周太王)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
老先生有意想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孙子姬昌,所以计划先把王位传给季历(姬昌的父亲),这样一来姬昌就可以顺利继位。(就好比康熙想让乾隆继位,就先传位给雍正,这样乾隆就可以继位了)
身为长子的泰伯明白了父亲的心意,为了大义,也为了避免同室操戈,就带着自己的弟弟仲雍一起离开了家乡岐山,奔去遥远的江南梅里,就是现今无锡梅村,当时的梅村比较中原地区来讲,生产生活和文化水平相对落后,所以叫"荆蛮",史记中记载,泰伯和仲雍为与岐山划清界限,在身上画了花纹,又剪短了头发,给荒蛮的当地人带去了礼仪教化,教授当地人农耕文字,读书识礼,自号为"勾吴",再后来经过不断的文化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水乡特色的"勾吴文化"。
话说回来,后来周武王姬发伐纣成功之后还派人寻找过这位老叔,不过古人的平均寿命不如现在。
泰伯已经去世,也没有后人,传位仲雍,又历经几代人,周武王找到时,在位的是仲雍的曾孙,名叫周章,周武王就封周章为诸侯,继续做吴地的诸侯。
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存在的、可以直接获得的纤维,天然纤维又可分为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质纤维三种。像我们常看到衣服上商标注明的有,面料含有成份是百分之几的棉、石棉、木棉、亚麻、麻、罗布麻、羊毛、山羊绒、驼毛、兔毛、桑蚕丝等;化学纤维是指由人工加工制造成的纤维状物体,又可分人造纤维(就是再生纤维)和合成
被列为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服可以称得上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日本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穿着美丽和服的女子。看似很简单的和服,其实从每一个和服的配件,到腰带的系法都有着他的讲究。如果感兴趣还可以尝试穿一下日本的木屐,学习一下日本人走路的方式,绝对是一种不错的体验。看似简单的和服,其实它有很多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