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牲
潮汕人拜神用品主要有五类:水果类、斋菜类、荤类、粿品类、烟茶酒等。而平时提到的“三牲”与“五牲”就是指三样或五样荤类供品。
三牲,亦称太牢,是古代祭祀用的供品。日常供品中的三牲包括三大类:大三牲、中三牲、小三牲。其中大三牲和中三牲都是指带头的动物类,小三牲指没有带头的肉类、蛋类、鱼类。具体包括:
大三牲
大三牲:猪、牛、羊等,但必须带头。最常见的是生(指没有煮熟的)猪、生牛、生羊,还有就是烤全猪、烤全牛、烤全羊。有的时候怕浪费,人们便用猪头、牛头、羊头作为大三牲。
五牲
中三牲:鸡、鸭、鹅、兔、鱼等动物,但必须带头。这也是人们所说的全鸡、全鸭、全鹅、全兔、全鱼等。
小三牲
小三牲:没有带头的肉类(如猪肉中的整块五花肉)、鱼类以及蛋类,有的带头的小动物、鱼类也列入小三牲系列。另外,肉类、鱼类制品也是小三牲。如腊肠、鱿鱼干、肉制品。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只、人神。天神称祀,地只称祭,宗庙称享。
在一般情况下,拜神时很少用到大三牲,只有在祭祖、祀天神才用到。如宗族祭祖、乡里集体祀神等大型的活动。中三牲则用于在家祭拜自己家的祖宗及各类神明忌辰时的敬拜。小三牲则是平时或神明忌辰时的敬拜。
在现代,人们拜神时已经没有讲究到底是大三牲、中三牲、小三牲,而是用肉类、蛋肉、鱼类及其制品中的三种。例如使用肉卷或猪头加猪尾来代替全猪,甚至用素三牲代替传统三牲,抑或是用鱿鱼、猪肝、猪肚代替。
中三牲
五牲是最隆重的牲礼,主要是大祭祀时使用。例如祭拜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及其部属神等等神格较高的神明,或是大型的婚丧喜庆祭典和普渡才会使用到五牲。五牲上述东西中的五种。这是因为现在的人们对生活质量讲究多了,拜太多的肉类、蛋肉、鱼类及其制品会吃不完,太浪费了。所以,不论是三牲、五牲都是用一些肉类及其制品代替,很少用到整只动物(有时连鸡、鸭、鹅、兔、鱼都用其中一部分代替)。
拜神常用动物类
不论是三牲还是五牲,一般情况都要煮熟后才能拜。如果是生的,一定要贴上红纸(鱼类的要贴在鱼的眼睛上)。但有的神明却要拜生的,如是用来拜虎爷就一定要拜生的三牲。
至于三牲如何摆放呢?
依照传统习俗,三牲中的猪为中牲,其他两个牲礼则为旁牲。故在摆放三牲时(角度以面对神明为主),应将猪肉放置于正中央,鸡放置于左侧,且鸡头要朝前,而鱼则放置于右侧,并使鱼尾朝前。具体如下图:
特别提醒:有部分神明不喜欢荤类供品,所以不能拜三牲和五牲。如拜观音菩萨就只能用斋类供品。
以上就是我们平时拜神时用到的三牲、五牲及要注意的内容。
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存在的、可以直接获得的纤维,天然纤维又可分为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质纤维三种。像我们常看到衣服上商标注明的有,面料含有成份是百分之几的棉、石棉、木棉、亚麻、麻、罗布麻、羊毛、山羊绒、驼毛、兔毛、桑蚕丝等;化学纤维是指由人工加工制造成的纤维状物体,又可分人造纤维(就是再生纤维)和合成
被列为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服可以称得上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日本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穿着美丽和服的女子。看似很简单的和服,其实从每一个和服的配件,到腰带的系法都有着他的讲究。如果感兴趣还可以尝试穿一下日本的木屐,学习一下日本人走路的方式,绝对是一种不错的体验。看似简单的和服,其实它有很多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