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除了掌管听觉之外,也坚决保持身体平衡的机能,耳可分为耳廓、外耳道、中耳和内耳几部分。不管是耳的任何一部分受损,都会造成严重损伤,甚至会造成失聪,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耳朵。
相信大多数人在平时都有掏耳朵的习惯,如果能够掏出耳屎,简直让人神清气爽,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耳朵却只发痒,就算使劲掏也掏不出来任何东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1
耳朵经常发痒,却啥也掏不出来?提醒:这5个问题,千万别忽视!
1、耳部过敏
耳部过敏反应最常见的就是外耳道湿疹,主要的诱因就是高温和潮湿,也有可能是局部用药而引发的局部变态反应,出现奇痒,流黄水,耳部灼烧感等症状。出现了这种问题,一定要尽早就医,找出病因,去除过敏原。
2、外耳道真菌病
真菌侵入外耳道或者外耳道内的条件性致病真菌,在适宜生长的环境下繁殖,引起外耳道炎性病变,出现外耳道胀痛、奇痒、耳闷、耳道皮肤渗水等不适,需要积极清理外耳道污物,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
3、耳道皮肤太干燥
很多人在平时经常掏耳朵,但是耳朵却频繁发痒,这是因为掏耳朵会导致外耳道皮肤变得过于干燥,就会出现奇痒无比的感觉,这是因为耳垢中的油脂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滋润耳道皮肤的作用。
4、耳道进水
很多人在洗头发或者游泳的时候,就会导致水分进入耳道,如果耳朵里有水分残留,残留的水分非常容易破坏耳道的免疫屏障,引起发痒和感染,不利于耳朵卫生,此时一定要积极寻找医生治疗。
5、食物过敏
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人体大多数疾病都是饮食不注意所导致的,耳朵发痒也不例外,有些人吃一些食物容易出现过敏的情况,这也会导致耳朵发痒,一般来说把这些致敏食物咽下去或者吐出来,总之不要留在嘴里,就能够有效止痒。
02
经常掏耳朵,对于人体有哪些伤害?
很多人都将掏耳朵视为一大乐事,一天不掏耳朵就浑身难受,而且在家中还存放了各式各样的掏耳工具,街头巷尾的采耳店,更是成为了最常光临的场所,但是经常掏耳朵,对于人体会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呢?
1、引起耳垢的分泌异常
经常的耳朵会导致耳垢的分泌异常,耳垢会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耳垢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除此之外还会导致耳朵频繁发痒。
2、影响听力
频繁的掏耳朵,其实是在拆除耳朵的外部防线——耳垢,然后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轻则导致耳道发炎,重则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
3、引发感染
掏耳朵本身就是对耳道内皮肤的一种不良刺激,非常容易引发感染,伤到鼓膜,而且掏耳朵用力不当还容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形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还会导致听力减退。
4、诱发耳道乳头状瘤
经常掏耳朵会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堵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的生长,还会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将霉菌带进外耳道,使耳道奇痒难忍。
综上所述,耳朵痒,别手痒!没有必要经常掏耳朵,如果已经形成了习惯不掏耳朵就痒的难受,也要最好控制一下,或者少用一些硼酸酒精,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减少掏耳朵的意识,耳朵里也不会觉得痒的难受了。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耳朵痒不用动手,动嘴就能止痒,因为耳垢会在说话、吃饭、打哈欠时,借助下颌运动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
03
如果实在需要自己掏耳朵,也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用力
在掏耳朵的时候一定不要过于用力,而且掏耳朵的时候不要过于深入的去掏,最好用棉棍在外耳道轻轻的转动,然后耳朵朝向下方,这样可以让耳屎自行出来。平时一定不要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的物品来掏耳朵。
2、使用棉棒
自己在家掏耳朵时,最好使用棉棒,轻轻的将棉签头拽蓬松,以防缠绕过紧的棉棒划伤耳道,然后用其在外耳道转动,耳朵朝下,耳屎就会轻松脱落,对于碎屑状的耳屎可以适当使用棉棒,如果是大颗粒的话,可以用温水或专用药水滴进耳朵,过几分钟再轻轻的掏出。
3、及时就医
如果耳屎出现了又大又硬的现象,并且还影响到了正常的听力,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要强行取出,建议大家及时就医,医生会使用滴耳剂来软化耳屎,然后进行正规的处理。
04
在平时应该如何保护耳朵?
1、注意保持情绪稳定
如果在平时情绪波动起伏过大,会造成耳朵血管血流速度减慢,发生微循环障碍,使内耳听神经缺氧,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因此希望大家在平时能够保持情绪稳定,不要大悲大喜。
2、及时规避噪音环境
转眼间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过年了,在过年期间难免会放鞭放炮,此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噪音,耳周高气压也会对听力造成损伤,所以在遇到放鞭放炮时,一定要用双手捂住耳朵,迅速离开现场。
3、少吃富含高脂食物
众所周知,病从口入,如果在平常经常吃富含高油脂的食物,会导致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造成血管必粥样硬化,使得内耳血液供应减少,听觉器官营养不良,会导致听力减退,所以在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多吃一些清淡的蔬菜水果。
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存在的、可以直接获得的纤维,天然纤维又可分为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质纤维三种。像我们常看到衣服上商标注明的有,面料含有成份是百分之几的棉、石棉、木棉、亚麻、麻、罗布麻、羊毛、山羊绒、驼毛、兔毛、桑蚕丝等;化学纤维是指由人工加工制造成的纤维状物体,又可分人造纤维(就是再生纤维)和合成
被列为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服可以称得上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日本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穿着美丽和服的女子。看似很简单的和服,其实从每一个和服的配件,到腰带的系法都有着他的讲究。如果感兴趣还可以尝试穿一下日本的木屐,学习一下日本人走路的方式,绝对是一种不错的体验。看似简单的和服,其实它有很多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