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环境定义】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 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 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 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条文主旨
本条是关于环境定义的规定。
立法背景
立法中,对环境定义采用何种方式有不同认识。主要有三种意 见:一是概括定义方式;二是列举定义方式;三是概括加列举方式。
我国1979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试行)》采用的是列举方式, 该法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 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 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修订前的环境保护法采用 了概括加列举的方式。将环境概括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 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本次修订只对原定义作了文字 修改,在列举的环境要素中增加了“湿地”。
采用概括加列举的定义方式,主要考虑的是:一方面定义要科学 地描述环境的本质属性,要有一定的抽象性;另一方面环境的范围越 具体,就越有利于对环境的定义作直观的理解。
条文解读
一、环境的内涵和分类
本法对环境作广义理解,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 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 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 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 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条文主旨
本条是关于环境定义的规定。
立法背景
立法中,对环境定义采用何种方式有不同认识。主要有三种意 见:一是概括定义方式;二是列举定义方式;三是概括加列举方式。
我国1979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试行)》采用的是列举方式, 该法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 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 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修订前的环境保护法采用 了概括加列举的方式。将环境概括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 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本次修订只对原定义作了文字 修改,在列举的环境要素中增加了“湿地”。
采用概括加列举的定义方式,主要考虑的是:一方面定义要科学 地描述环境的本质属性,要有一定的抽象性;另一方面环境的范围越 具体,就越有利于对环境的定义作直观的理解。
条文解读
一、环境的内涵和分类
本法对环境作广义理解,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 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根据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天然环境是指地球在发展演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未受人类干预或者 只受人类轻微干预,尚保持自然风貌的环境,如野生生物、原始森林 等;人工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改造或者人类创造 的、体现人类文明的环境,如城市、乡村等。
二、环境的特征
环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物质性。作为人类生存条件的环境由各 种物质所构成,如大气、水、草原、湿地等。二是稀缺性。传统观念 认为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随着人类对自然的索 取越来越多,环境的负担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时,环境必然要经历从 轻微损害到恶化过程。如果环境质量的下降长期得不到改善,成为累 积性问题,就将永久地破坏生态稳定性和恢复能力,从而导致对经济 社会发展的绝对稀缺性约束,最终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困难。环境问 题的凸显,使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也越来越成为共识。三是共享性。环 境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健康与福祉,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地球是我 们共同的家园,因此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环境要素
大气,又称大气圈,是指包围地球的空气层总体。相关规定有大 气污染防治法等。
水,是指能参与全球水循环、在陆地上逐年可以得到恢复和更新 的淡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相关规定有水污染防治法、水法
海洋,是指由海水水体、溶解或者悬浮于其中的物质、生活于其 中的海洋生物、临近海面上空的大气和围绕海洋周围的海岸和海底组 成的统一体。相关规定有海洋环境保护法等。
土地,是指地球表面上由土壤、岩石、气候、水文、地貌、植被 等组成的自然综合体。相关规定有土地管理法等。
矿藏,是指赋存于地壳内部或者表面由地质作用产生的可供人类 利用的天然矿物。相关规定有矿产资源法等。
森林,是指比较密集生长在一起的以乔木为主体的木本植物群 落。相关规定有森林法等。
草原,是指中纬度地带大陆性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由多 年生耐旱、耐低温、以禾草占优势的植物群落的总称。相关规定有草 原法等。
湿地,是本次修订新增加的环境要素,是指陆地和水域的过渡地 带,包括沼泽、滩涂、湿草地等,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 域。它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促淤保滩、提供野生生物良好栖息 地等功能。湿地也被称为“地球之肾”。《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 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缔结于1971年,致力于 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是当今具有较大影响 力的多边环境公约之一,现有163个缔约国。中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 公约》。目前我国没有针对湿地的专门法律,但有些地方性法规专门 对湿地作出了规定,如《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
野生生物,是指未经人类驯化改良,在自然界中天然生长着的生 物。相关的规定有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自然遗迹,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包括从审美 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 组成的自然景观;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 地文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到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从科学、保存 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 域。相关规定有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等。
人文遗迹,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包括古迹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 碑画、具有考古性质的成分或构造物、铭文、窟洞以及景观的联合 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 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 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的联合工程以及包括有考古地址的区域)。相关 规定有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条例等。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 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 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 的区域。相关规定有自然保护区条例等。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 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 的区域。相关规定有风景名胜区条例等。
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人类聚居地,是经过人工改造的社会 环境。
装修一个家,防盗窗的安装基本是必不可少的。防盗门不仅决定了家里的安全,对小区的整洁统一也有影响。虽然现在社会治安越来越好,但是做好防盗工作可以让我们更有安全感,让我们更好的享受生活和工作。但是很多人对防盗窗了解不多,在选购安装防盗窗的时候还是很迷茫。其实你应该知道防盗窗并不是牢不可破的。防盗窗对家庭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在高层公寓中。而阳台飘窗成为高层住宅中一种常见的设计,不仅能够增加室内采光,还能够扩大室内空间。然而,在享受阳台飘窗带来的便利时,很多人也会遇到阳台飘窗漏水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会损害住宅的外观,还会对居住者的生活